的民意问题跟他们团队做的差不多一样,这些问题都是百姓们想要知道的。
老百姓对大明的未来有自信,但他们需要知道朝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久时间,给出一个具体的日期,他们可以“忍饥挨饿”的等待经济萧条过去。
“经济萧条的本质还是生产过剩,现在的金融只是制造业的附属品,真正造成萧条的还是制造业生产过剩,各个企业对未来生产评估不到位而造成盲目扩张生产的局面。”
“这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我们有六万万的同胞,要供养六万万同胞所需要的能源和生产资料是海量的,吃下了整个南洋,蚕食了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也只是能供养六万万人!”
“你要知道我们人口出生率可是每年都在提高,到了本世纪中叶,我们大明帝国的子民就要达到9亿人,目前我们所占有的资源还不够支持这么多人的生存,最终还是要向外扩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当初不是已经讨论过了吗?无非是科技大爆炸,生产力翻倍,所有家庭的电器、汽车都要翻新换代,世界各国都需要我们的新产品,把老旧的工业产品全部淘汰掉,新的产业将产生新的财富!”
“没有科技大爆炸那就只有把世界打个稀巴烂,所有家庭的工业产品都得重新购买!这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我们目前也没有什么好方法,但我说过乡村是我们大明帝国的基本盘,盘活乡村将会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
“高楼大厦的建立需要一个稳固的地基,要不然把楼建设的再高,没有坚实的地基,稍微刮些大风那高楼大厦就轰然倒塌了!”
宋渔夫真诚的与竞争对手廖白夷分享着他的看法,他实事求是的认为在两三年内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去终止掉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只能学学女娲补天,想办法减少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还是乡村吗?”
“我们搞了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激发了乡镇的经济价值,除了大量的农业和少量的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外,乡村的价值还有那些?”
“毕竟现在分散在各地的乡村人口总归是有限的,一座大城市的需求要顶得上成千上万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