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樵虽不是个经济学家,但他清楚中、小企业就相当于人体的毛细血管,供养着整个帝国。
他们是绝对不会放弃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由于朝廷已经出手干预了市场,因此朝廷获取了市场生产的决策权,
帝国的基层官员们会统计各地区所需要的物资,并把这些需求上报给朝廷。
拿到资料的朝廷会把订单分发给遍布海内外的大明企业进行生产,然后按需进行分配。
宏观调控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原本想要涨价的大宗商品立马被按了下来。
粮食波动价格不足5,汽油价格波动不足7,电力价格更是被打的下降3。
在2月份的时候,百姓们还非常的恐慌他们日后的生活。
不过随着各项政策被议会表决通过,并以光速落地后,大明的百姓们发现好像除了工资少了些,股票赔了不少外,他们仍然能够开的起汽车,吃的起饭。
那些吃不饱饭,饿殍满地的谣言不攻自破。
大明帝国安全局也与各地方警卫厅展开联合行动,抓捕了一批散布谣言的洋人间谍,用强有力的手段扞卫了大明帝国境内的安稳。
宏观调控是朝廷内阁的一只大手,另一只大手是以工代赈。
拿到财政部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开始发动他们的钞能力,各种公路、水利、桥梁、铁路、电力等项目纷纷上马。
仅在3月份,财政部就向基础设施建设部和劳工部拨款30亿龙元用来发放失业补贴和建设资金。
劳工部于4月1日议会例行问询会上向议员们公布了第一个月以工代赈的统计数据。
他们在三月份启动了109项便民项目,总计招揽了18万失业的百姓参与到大建设中。
根据劳工部的预计,大约会有超过300万人在往后的2年中参与大建设计划。
在看到帝国境内没有“烽烟四起”后,朝廷的官员们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可以接受大明帝国经济的缓慢衰退,就比如每年衰退5,但是无法接受一年衰退50。
关于农业问题帝国非常的重视,民以食为天,帝国农业部在这种时期更是严抓生产,帝国农业发展竟然比经济上行时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