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的退路。
更让毕苏斯基惊喜的是他的手下通过电文发现了华沙正面的沙俄西方面军和南面的沙俄西南方面军似乎有些矛盾。
双方的战略目标完全不同,一个要华沙,一个要利沃夫。
沙俄军队内部的矛盾更是让毕苏斯基看到了机会,敌人不是铁板一块是个好消息。
他在地图上看到了西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之间有一个缺口——莫德林要塞。
莫德林要塞位于两个方面军的交接地区,驻扎在此的只有西方面军的一个骑兵旅。
他们笃定了莫德林要塞内的7000名波兰士兵不敢主动出击。
抓住机会的毕苏斯基更是要打沙俄军队一个不备。
既然沙俄的军官认为波兰人胆小不敢主动和沙俄骑兵野战。
那么他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把军队部署在莫德林要塞,好好的打打沙俄军官的脸。
1821年3月15日,沙俄西南方面军指挥部内,鞋匠政委接到了一份来自彼得格勒最高军事统帅部的电文。
这份电文是司机同志写的,内容很简单,是要把鞋匠政委从华沙前线调到南部的克里木战线。
司机的意图很明显,不让鞋匠获得华沙的军功,让鞋匠滚到南部战线去清剿一小撮逃跑的白卫军。
最可恶的是还要抽调鞋匠的嫡系部队去当炮灰,协助西方面军进攻华沙。
这份电报可让鞋匠十分的恼怒,他觉得司机就是成了心坏自己的事情。
眼看他就要拿下华沙,获得军功荣誉了。
一个电报就让他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跑到南部山区剿匪,这他妈的给谁谁能受得了?
鞋匠这个暴脾气一下子就受不了了。
让老子放弃华沙?把老子的前途给别人当嫁衣?老子宁愿抗命也不去南部剿匪!
“混蛋,这个司机欺人太甚,他把我当成了什么?把我们西南方面军当成了什么?老子不是一块板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所有人不准听从司机的命令,我们宁愿死在向华沙冲锋的路上,也不要后退一步!”
鞋匠拍打着桌子愤怒的咆哮着。
指挥部内的参谋也感觉非常的憋屈,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