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漫漫人生旅途之中,我们常常会遭遇一些足以重塑人生轨迹的重大事件。
诸如父母骤然离世,那种血脉相连的至亲从此阴阳两隔,内心的空洞与痛苦难以言表;又或者爱人决然离去,曾经的甜蜜与承诺瞬间化为泡影,只剩下满心的悲伤与怅惘 。
当这些变故降临到当事人身上时,他们陷入痛苦与悲伤的情绪漩涡,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毕竟,这些都是人们宣泄内心汹涌情绪的本能方式。
这就如同回溯到远古时期,神州大地暴雨倾盆,洪水如猛兽般四处肆虐,泛滥成灾,所到之处一片汪洋,百姓流离失所。
而大禹肩负治水重任,他没有选择一味地堵截,而是另辟蹊径,采取疏导之法。他仔细勘察地形,将洪水巧妙地分流,引向广袤的江河湖海,最终成功驯服了这头 “洪水猛兽”,让天下重归太平。
在生活里也是同理,当他人正处于伤心难过的情绪低谷时,那些看似有理的大道理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此时,默默陪伴在旁,让对方尽情地把情绪宣泄出来,陪着他一起哭一场,给予情感上的共鸣与支持,远比争论谁对谁错要有效得多。
谈及大禹治水,就无法绕过他的父亲鲧。
鲧身为尧的臣子,受封于崇地。在洪水泛滥的艰难时期,他挺身而出,肩负起治理洪水的重任,长达九年之久。鲧采用在岸边修筑河堤的障水法,短期内确实缓解了中原地区洪水泛滥的危急情况,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其功绩不可磨灭。
然而,这种单纯堵截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历经九年洪水灾祸依旧未能彻底平息。最终,尧下令让祝融将鲧诛杀于羽山。从鲧与禹治水方法的显着差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质区别,这也如同镜子一般,映射出人们在应对情绪时的不同策略。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人,当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悲痛时,他们却表现得异常平静,无动于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因为他们很可能选择了错误的情绪应对方式 —— 堵。
就像我们常常看到某些人,平日里老实憨厚,在面对他人的欺负时,却从不反抗。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遭遇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