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展示出的才学欣赏不已。
结果一转眼,全场矛头直指嬴政!
吕不韦认为孝道是治国的根本性工具。
臣子知孝,就会忠于君王、为官清廉,士卒和黎庶知孝,就会卖力耕作、不敢轻易叛逃,而这一切的前提则是嬴政先遵从孝道以此号召大秦上下遵从!
淳于越认为孝道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人不需要教导就应该知道孝顺,哪怕父母要杀子女,子女也应该引颈就戮,这才是孝!如嬴政一般仅仅只是险些被赵姬害死就不孝顺赵姬的人,简直不配被称作人!
公羊拔同样认为孝是治国的重要工具。
但好在公羊拔认为孝与慈是相互的,因为赵姬不慈,所以嬴政不孝,这是完全合理的,然而公羊拔却也希望嬴政能为了在天下间推行孝道暂且忍耐一二,表现出对赵姬的孝顺——大不了孝死赵姬呢,好歹也做做样子嘛!
各派各家儒生齐齐上谏也就罢了,他韩非也来凑热闹!
在韩非看来,孝道是能够大大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压制社会动乱的维稳工具。
全无顾忌、没有软肋的青壮丁口是非常可怕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朝廷需要让他们心中有孝!只有心里有了孝,他们家中年迈体衰的老父老母、祖父祖母才能成为他们的软肋,代替朝廷管控住这些青壮丁口!
但人性本恶,没有人会天生孝顺,国家需要惩罚不孝的人、赏赐孝顺的人来引导民众孝顺父母,所以哪怕嬴政恨急了王太后,至少也要做出孝顺的样子,如此才好据此制定律法去引导民众。
各个学派对于孝的看法不尽相同,施展孝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却如出一辙的要求嬴政孝顺赵姬!
嬴乐等老秦人倒是有心想帮嬴政说句话。
但,说什么?
大秦确实没有孝顺的文化,也不重视孝顺,更不在意一个人孝不孝顺,但大秦只是漠视孝顺,而不是厌恶孝顺,更没有抨击孝顺的理论体系啊!
无可奈何之下,嬴政只能以一己之力独对多个学派顶梁人物的同时进攻。
淳于越方才的待遇,嬴政不止亲自体验了一次,甚至还被超级加倍了!
直至看到嬴成蟜,嬴政才终于有了不再孤军奋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