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忽略不计。”
“大王已增发二十万兵马南下支援我军,秦国却难再增援秦长安君。”
“末将以为,当继续深挖我军工事,就地抵抗秦军,等待我军援军回返!”
一众燕军都尉就被动抵抗和主动出击争论不休。
燕丹也眉头紧锁,一边聆听众将谏言一边细细思虑。
半晌过后,燕丹终于下定决心:“秦长安君令秦都尉李信游走于我军北方,阻截我军各部兵马。”
“然,无论是秦长安君所部还是秦都尉李信所部的兵力皆逊于我军。”
“传孤令!”
“放弃围困内黄城。”
“全军拔营,渡河北上!”
“遣传令兵往各部,若各部兵马仍在面对秦军强攻则就地坚守,等待孤率军救援。”
“待孤与各部合兵,甚至是与朝中援军合兵,再择一归降城池为凭,与秦长安君决一死战!”
燕丹提出了一条所有燕将都未曾提出的道路。
这条战略有道理吗?
自然是有道理的。
各部兵马被秦军阻碍无法回返,我便率大军去接应各部兵马完成合兵,颇有种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的意味。
而在与各部兵马合兵之后,燕丹所部的兵力便会再次远胜嬴成蟜所部,燕丹便能以优势兵力碾压嬴成蟜所部!
公孙高担忧的说:“但我军粮草仅够我军坚持半个月了!”
燕丹毫不犹豫道:“路过已降城池之际,再往城中寻求粮草补给便是。”
公孙高还想再劝,燕獾却已心中轻叹。
他知道,当燕丹说出了他的战略,便不会给旁人质疑的机会。
燕獾等将领能做的,只有拱手而呼:“唯!”
在燕丹的命令下,燕军中军没有等到明天日出再出发,而是即刻拔营,向东北方向转进。
次日清晨,燕丹所部便乘上从赵军手中‘借’来的战船,破浪北上,向着黄河北岸的冠氏城(今冠县)疾驰而去!
——
秦王政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冠县西南方向的密林之中,飞鸟盘旋于天,久久不敢落下。
密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