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耳朵却依旧在听着传令兵们的种种回报,不断用沙哑的声带布置下令。
当匡勇听到城外楚军齐呼,他下意识的站起身来,走到了城墙垛内,便看到了大群楚军正在汇入楚军大营之内!
匡勇的声音满是沉凝:“楚军援军已至!”
匡勇之子匡虹低声道:“观其规模,至少也有十余万人!”
“两部楚军合兵,楚军至少也有四十余万人。”
“而今我莒都城内却仅剩残兵五万!”
近乎于十倍之敌,即便是在攻守城战中也是极其夸张的兵力对比,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失败了。
更遑论齐楚双方的兵员质量本就有差距。
这一战怎么打?
匡虹诚恳的劝说:“阿翁,退吧!”
“这一战,没法打了!”
匡勇声音沉凝:“家祖父不过是马奴之子,却得大王恩重,拣拔为当朝大司马。”
“家父为王而战,虽战死沙场却未能扭转乾坤。”
“大王不以我匡氏鄙薄,依旧许本官以都大夫之职。”
“本官又岂能辜负了大王的信重?!”
“此战,虽死,无悔!”
匡虹焦急的说:“阿翁,据前番军报所言,大王已请了秦长安君为我大齐左相,整军出征。”
“虽然不知秦长安君为何时至今日仍未能来援,但我大齐必还有一战之力!”
“实不必为了这一座死城而葬送了阿翁的性命啊!”
匡勇大手一摆:“无须多言。”
“本官既承王令镇守莒都,便是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余者,与本官无关!”
确实,后方已经整顿起了一支大军,匡勇似乎没有必要死守莒都,而是完全可以后撤寻找援军。
但,匡勇没有接到后退的命令,他只接到了镇守莒都的命令。
既然如此,匡勇如何能放弃莒都,奔逃求生!
匡虹悲声道:“阿翁,战之不过啊!”
“若不弃城而走,我等皆当亡于此也!”
“便是我等皆亡于此,亦难守莒都,死的毫无意义,反倒是平白损了大齐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