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今夜必当不醉不归!”
热闹和喧哗以李牧为中心,从城外向邯郸宫移动而去。
待城门外重归冷清,卫兵才放开了对道路的管控,秦国使者的车驾也得以重新驶上道路。
然而姚贾的眉头却依旧紧锁。
他没觉得被打脸。
毕竟他真的被打过很多次脸,心理承受能力极强。
姚贾只是感觉有些不对劲:“李牧之功确实已足以封君。”
“但此战的战功却并不是非封君不可。”
“此战便封武安君,那若李牧再战再胜,又该如何封赏?”
“且本官两日前就有意启程,赵国却强邀本官留驻,今日方才放本官回秦,想来也是为了让本官能见李牧封君之举。”
赵国的每一个举动似乎都有很合理的解释。
但当诸多细小的细节汇聚成一起,却让姚贾倍感警觉。
再想起面见赵王偃时赵王偃几次忍不住的咳嗽和空气中淡淡的腥味,一个念头突然跃出脑海:“赵王或许非是染了风寒,而是时日不多矣!”
“所以他急了!”
“他急于为自己看好的将领树立威信,急于展现出自己的求才之心,为赵国招揽更多人才,留待下一任君王取用!”
得出这个猜想后,姚贾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毕竟今年赵王偃才三十来岁,正是年轻力壮的年岁。
时日不多这个词怎么想都和赵王偃联系不到一起。
眉头紧锁间,姚贾踏步上车,沉声开口:“昼夜不休、沿途换马,加速回朝!”
时至深夜。
姚贾还在赶路,李牧还在喝酒。
好在对于久驻北疆的武将而言,邯郸城的酒水难以醉人。
就在李牧抱起酒坛准备去跟自己的麾下畅饮时,一名宦官走到了李牧身边,低声开口:“武安君,大王相邀!”
李牧当即拱手:“请前面带路!”
匆匆整理了一下刚换上的朝服,李牧跟在宦官身后快步进入御书房,拱手一礼:“末将拜见大王!”
赵王偃笑而颔首:“武安君不必多礼。”
“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