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镇这种了玉米,皇帝都这么重视的东西,朝廷能不收么?
这么高产的种子朝廷指定是要在大景朝大范围推广的,搞不好赵小山都收不到,就得全都交给朝廷了。
今年年景好,开春以来一直风调雨顺的,老百姓都对秋天的收入充满了期待。
赵小山家的地除了一小块留作菜地,其余的地方全都种了玉米。
他都想好了,以后种玉米的一定会越来越多,他就可以将其做成玉米面,压成黄面条进行售卖。
那东西的原理和米粉一样,生产线都是现成的,成本还更低。
家里的作坊和田地运转良好,镇里书坊的运营也有条不紊。
镇里的读书人少,雕版印刷的四书五经等书籍售卖的市场较小,好多都是赵家村的两个学堂自行消化了。
活字印刷倒是停滞了。
郭憨子团队在制作了一段时间的泥字后发现做好的泥块放一段时间便会开裂,泥吸水,刷上去的墨水很快就会被吸收。
要想成功印刷一本书,所需的墨水便不是小数目。
郭憨子是瓦匠,不认识字,本身没什么见识,面对这种情况只能让手下的徒弟多刷墨水,裂开的字块重新刻印煅烧。
要不说知识就是力量呢,从赵家村学堂里出来的几个学徒看到这种情况倒是开动了脑筋。
他们脑子活,总觉得这种方法不能持久,因为成本太高了。
于是,在走访了镇里铁匠铺,又咨询了李巨卿和白敏中后,集思广益,决定用金属材质作为煅烧字模的材料。
等赵小山过去视察时才发现,郭憨子已经被他们带歪了。
原来用泥做好的字模全部被废弃,这些学徒在征得白敏中的同意后,重新调整了生产线,全力烤制金属字模。
这也意味着,他之前的所有投入全部归零。
投入的钱都打了水漂。
虽然技术是改进了,这种改进所带来的收益绝对会比原版的好。
可损失也是实实在在的啊。这么长时间,连人工带材料,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这么多钱,赵小山的心在滴血。
白敏中作为书坊的负责人,看东家的脸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