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氏的打击也很大,今天早上下葬时刘氏一个没站稳整个人都晕了过去。
好在刘瘸子只说是伤心过度外加休息不好,养几天就能好。
听儿子提到刘氏,赵来福的眼神里总算有了点光,“你让你媳妇儿给你娘做点好的,她这几天累到了。”
赵大壮看到老爹总算有了点反应,心下宽慰,连声答应下来。
葬礼一结束,赵家整个沉寂了下来。
刘氏和赵来福都病了。
他们也是五十的人了,连日的折腾外加伤心难过大受打击,身子自然吃不消。
赵大壮和赵小山刚送走老爷子又轮番伺候二老,也快吃不消了。
好在魏武和娇娘都回来了,一直住在家里陪着忙活,才让家里不至于乱套。
初十这天两个作坊开工,赵小山没让放鞭炮,也没整什么开工仪式,只出席露了一面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回了家。
他现在很懒,什么都不想做。
什么肥皂琉璃的,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只想一个人躺在炕上,不希望任何人来打扰。
赵娇娘看到他如此消沉前来安慰了几次,收效甚微。
他甚至连话都不愿意多说两句。
如此这般,赵家在沉寂了半个多月后,突然又喧闹了起来。
城里来人了!
确切的说是京城来人了!
老爷子种的玉米被周彻献给了皇帝,一颗颗饱满金黄的玉米粒后还附有了乡民赵九明当初培植的全过程。
其中重点描述赵九明快七十岁的高龄,一整年都扑在地里不得休息,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玉米上,期望丰收后能造福相邻,使父老乡亲们不再受饥饿冻馁之苦。
哪怕是玉米丰收后,赵九明也没有藏私,一部分献给了陛下,一部分免费分发给乡民。
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歌可泣,当为表率。
庆元帝本就惊喜于玉米的丰盛,现在又听说了赵九明的事迹,一时大为感慨,当下龙颜大悦,大手一挥:赏!
于是乎,一个领着皇命的太监长途跋涉不远千里来到了山坳中的古仙村赵家。
宣旨太监来这一天,整个荣河郡都轰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