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忙碌的身影,就连李球都不住的点头。
“山子,你这脑子到底咋想的,咋能想出这么个法子?真是够用!”
白常文爷赞道:“若此种方法真的成了,这批人给我们送到梁州来,我在那边也办个书坊!”
这当然没问题,赵小山想都没想便点头答应下来。
待几人走到书坊的抄写室,看到了十多个书生正伏在桌子上奋笔疾书,赵小山指着第一排的魏武道:
“那个就是我未来的姐夫,我娘挑的,我把关的,我姐亲自点头同意的。”
“他都来你书坊抄书了还不知道你底细?”
“应该知道吧,毕竟日子都定了。”
没错,赵娇娘和魏武的日子也定了,同样是十一月二十五,和李伯玉同一天。
虽然他没说,但魏武应该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只是不知为何他始终表现的很淡定,对给未来小舅子打工这件事毫不在乎。
拿书抄书结账,之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没有一丝拘谨或者不好意思。
魏武不说,他便也没认。
两人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只做老板和员工的关系相处。
李球站在门口仔细看了看魏武,撇了撇嘴,嘟囔了一句“小白脸。”
“你姐也是的,咋就喜欢书生呢,书生有啥好,那句话怎么说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
别看他们嘴里说的好听,什么仁义礼智信的,心里比谁都会算计!
不过也没关系,今天下午我就是你大哥了,他要敢嘚瑟,大哥替你们收拾他。”
可能真是憋久了,李球今天尤其嘚瑟。
念在他马上就要滚蛋去西北的份上,赵小山决定不和他一般计较了。
“现在书坊还是以雕版印刷和抄书为主,维持原来的运行模式不变,什么时候活字印刷出来了什么时候再变更。”
等郭憨子几人做熟了,他还会陆续从村学堂里抽人,一点点培养,壮大活字印刷的实力。
为此,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学堂的人数,不拘年龄不拘性别不拘来处。
哪怕是外村的,只要能来上学,都可以享受他的优惠待遇。
人,才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