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飞船结构的众多方法里,利用飞船的全息图纸来明晰其结构无疑是最为高效的途径。全息图纸犹如一座蕴含无尽信息的宝库,将飞船结构的方方面面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为探索者打开了一扇通往飞船内部奥秘的大门。
整整五个小时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过。就在这五个小时里,陈楚如同一块海绵吸水一般,将这艘飞船的结构信息吸收得一干二净,对其结构的熟悉程度简直达到了了如指掌的境界。
此刻,陈楚已然明确,这艘星际飞船最初是一艘多功能星际运输船,它的外形恰似一支雪茄,线条流畅而优雅,仿佛是宇宙设计师在星际画布上精心绘制的一笔。其长度达到三点五公里,这一长度在星际空间中虽然无法与那些巨型运输船相媲美,但也足以彰显出它的庞大。宽度为七百八十米,这就像一条宽阔的星际通道,为飞船内部的布局提供了充足的横向延伸空间。而五百米的高度,又宛如一座高耸的星际建筑,从下往上看,给人一种巍峨壮观之感。
这艘飞船原本名为“跨越号”,如今却已更名为“巫山号”。
巫山号的尺寸在星际运输船的范畴内确实不算巨大。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星际间的商业运输需求日益膨胀,为了实现星际之间动辄运输千万吨货物的目标,同时将成本压缩至最低限度,星际运输船的规模持续扩张。如今,星际运输船的最大尺寸早已突破了十公里这一惊人的界限,其中最为夸张的甚至达到了十七公里。若不是行尸病毒如恶魔般肆虐爆发,打断了各大星域之间繁荣的商业交往,人类星际飞船的建造尺寸极有可能一路飙升,突破二十公里也绝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里值得着重指出的是,从理论上讲,凭借人类现有的技术手段,即便建造长度达一百公里的飞船也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这是因为大型星际飞船的建造是在太空这一特殊环境中进行的,太空就像一个无比宽容的建造场,无需像在地球那样考虑星际飞船突破大气层时面临的诸如高温、摩擦等一系列错综复杂且棘手的技术难题,然而,这仅仅是就建造技术而言,实际上,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反物质引擎技术,就像一道难以突破的瓶颈,仅仅能够为长度在二十公里之内的星际飞船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