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京大是国内的顶级学府,电子计算专业也不比京交差,偏偏去了京交?我不理解。”
“所以,我怀疑,这是作假。”
他朝着大家招呼一声,“大家说是不是?”
立马又有一堆人吩咐出声。
“严重怀疑。”
“你说吴庸没有写作文考了675就考了675?谁信啊?”
“呵呵,这不是在蒙人吗?”
“对的,我也是二十年前高考的一员,裸分没有作文675,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意味着,其他分数,几近满分。这在高考历史中,只出现过两个人,一个文科,如今已经在某省任高职。一个在航空尖端领域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都是我华国顶尖的人才。”
“这吴庸,没有写作文,考出这个分数,并且还没有选择京大或是清大这种顶级学府,我不理解。所以,我严重怀疑,这是作假。”
现场中无数人都看向了吴庸和宋清照。
宋清照脸上的浅笑依旧一如既往的优雅,“作假与否,我京大没有必要跟你们解释,倘若你们不信,可以去查询。”
有个对这方面明显了解的记者发问,“怎么查询?按吴庸年纪推断,他的高考至少是在七八年前,而且每年高考成绩都会更新,网络上根本没有保存。”
“也就是说,无法查询。”
又有人说:“是的,你们京大既然知道吴庸当时的成绩,可以给出让信服的证据来,否则,你们京大就是在作假,包庇吴庸。”
现在已经将矛头从吴庸身上指向了京大。
此时此刻。
根本没有人愿意相信吴庸当时高考成绩675分,竟然会抛弃顶级学府不选择,竟然会选择一个京交。
是,的确京交电子计算机领域是国内顶尖的存在。
但京大清大这些综合性世界级的顶级学府,会差?
不会!
就算差,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宋清照没有继续理会这些人,笑了笑,回复道:“当时的吴老师的分数,差了京大两分,差了清大一分。”
在那个时候,高考是人数最多的一届。
三十多个省份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