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
杜云龙声音传来,“而我左边这位,别看年轻,但我一说名字,大家必然是如雷贯耳。”
众人更加诧异了。
“嚯,这位难道也是娱乐圈内的明星?”
“这么年轻?就算是明星,有什么名气?”
“难道比薛谦还出名?”
“呵呵。”
“如雷贯耳?怎么可能。”
“呵呵,小杜啊,你吹牛也不用这么吹吧?”
杜云龙大声道:“是的,他比薛谦老师还出名,在网络上,乃至于整个华国,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
“他就是吴庸,吴老师!”
当吴庸这个名字出现,现场的哗然声,更加大了。
显然。
在场的书法爱好者,绝大部分都认识。
特别是稍微年轻一些,二十出头,三十四十的人。
老一辈的,有一部分人听过,有些完全不清楚。
但都不知道他到底哪里有名。
有名在那里。
杜云龙笑容满面,“当然,或许有些前辈们只是听过名字,觉得有些熟悉,但记不起来了。”
“可只要我一说他写过的诗词,相信在座的各位,就知道了。”
“因为,在场的各位,都曾写过,他的诗词。”
有些上了年纪的嗤笑道:“这么说这年轻人还是一位诗人?”
“呵呵,这年纪,能写出什么诗词来?”
“可不是?”
杜云龙笑道:“刘大师,话可不能这么说啊,您看看您左边挂着的那幅字帖,叫什么?”
刘大师看了看,“上李邕,怎么?”
杜云龙笑容满面,“吴老师,便是《上李邕》的原作者。”
猛然间。
现场所有人,上年纪或是没上年纪的人,都睁大眼睛。
“他就是那个被录入教材的吴庸?”
“《水调歌头》的作者?”
“我去,竟然是他?”
“我的天,不会吧?”
“竟然这么年轻?怎么可能!”
“《将近酒,杯莫停》《春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