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从杨羽耀身上转移后,杨羽耀也变得更加地放松下来。
“小耀,这里与你想象中的农业学院有多少分相似度?”注意到杨羽耀真正放松下来后,贺乾清问道。
“大概三分吧。”杨羽耀答道。他所想象中的农学院,就算不是一个独立的大学那么大,至少也有一半大。拥有许多的露天地块,温室,禽畜栏,许多的教学楼和专门的实验楼。就像他们大学所带的农业技术学院一样。
说到杨羽耀以前读的那所大学的农学院的前身,其历史甚至比他们这个区建立的时间还长,但后来他们这个特殊的军管区建立了,并建立了一所全新的大学后,这所本来是独立的农业技术学校,被新建立的大学所合并,成为了其中的一座学院。
虽然如今成了大学的一部分,但那所农学院有自己的校区,有好几个尖端农学实验室,在果树和畜牧育种方面取得过好几项世界级的成果。农学院还开发有农业生态旅游。
杨羽耀的那些大学同学去春游秋游时就喜欢往农学院生态园跑,可以体验摘青枣、荔枝、龙眼、芒果、草莓、玉米,南瓜等项目,还可以捡鸡蛋,钓鱼和钓虾。此外有一座巨大的蝴蝶温室,里面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蝴蝶品种,还附带地养了许多其它的昆虫及其标本。
农学院还有个对外经营的野菜馆,能吃到许多用农学院培育的作物家禽家畜做的菜品,以及一些在其他餐馆酒店吃不着的食材,诸如一点红、菊花脑、马齿苋、鼠曲草、黄鹌菜和木耳菜这些市面上很难买到的菜。有些引进的新品种水产,也是先是这家野菜馆里有,才陆续在其他饭馆里出现。
他们区许多人会专程开车来这里就餐,若是遇到逢年过节,野菜馆的生意更是火爆,不提前预约,别说桌位了,连门口等待的椅子都没有了。去农学院的生态园玩,可以说成了那个区所有孩子童年的记忆。就连杨羽耀这样不爱出门的,小时候爷爷也带他去过那里遛弯。
上大学后那些同学则会把他们去生态园采摘回来的蔬果分给杨羽耀吃。至于钓到的鱼虾,是可以拿去野菜馆免费加工做成菜品的。因为太好吃了,基本都是直接就吃完了不会有剩的带走。
总而言之,在杨羽耀的印象里,农学院应当是个既可以培养农业人才,研究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