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长风异世录 > 第42章 长治久安(1/3)
    沈长风以前世所学的历史为鉴,天水国刚经历过战争,如今正需要修生养息,制定了一系列治国政策。

    沈长风在朝会上问道:“我国刚经历了战乱,治国还需以修生养息为主,各位可有良策?”

    文武百官交头接耳议论。

    一位老臣抚须道:“大乱过后,恐怕不能迅速实现大治。”

    太师裘远出列,对沈长风俯身作揖:“并非如此,大多数人在危难困苦时就忧惧死亡,忧惧死亡就盼望天下太平,盼望天下太平就容易教化。因此,大乱之后更易教化,正像饥饿的人对饮食更易满足。”

    沈长风疑惑而问:“贤明之人治理好国家尚且需要百年之久,才能消灭残虐,废除杀戮。大乱之后要想大治,怎么可能在短期内做到呢?”

    《论语》中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所以,沈长风认为,要恢复太平,即使是贤明的人来治理,也需上百年。

    裘远缓缓道来:“这话是对一般人来说的,并不能用在贤明之人身上。如果贤明之人推行教化,上下同心,就会像响之应声那样迅速。事情不求迅速,也会很快推行下去。一年就能见成效。”

    沈长风点头,认为裘远说得有理。

    朝中一干文臣却有异议。光禄大夫周酝梁出列,对沈长风俯身作揖道:

    “五国建立以后,百姓逐渐轻浮刁钻。

    后来五国专用严刑峻法来治国,而我们天水国的第三位皇帝以仁政结合刑法治国,就是想教化好百姓,但是却没有成功。

    怎么说是可以教化,却不去教化呢?如果听信了裘远的话,恐怕要败乱国家。”

    裘远不疾不徐道:

    “当年五位开国皇帝治理国家,并没有把百姓换掉,但他们仍能够把百姓教化好,可见施行帝道就成其为帝。关键在于,当时的治理者是否施行了教化而已。

    如果说百姓日渐轻浮刁钻,再也不会淳朴,那么到现在这百姓都应该变得和鬼魅无异,还能实行教化吗?”

    周酝梁等一干文臣无法辩驳,但坚持认为裘远的建议不可推行。

    沈长风心中却有思量,他前世学的历史告诉他,裘远的建议是可行的。

    沈长风总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