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没有走的观众,估计将近有两千人。
很多人在音乐厅外面守候了几个小时,最终他们的守候没有白费,等到了周彦的加场,正因为几个小时的守候,也让他们更加激动,连鼓掌都要比音乐厅里面的观众更加卖力。
第二天,关于这场音乐会的盛况就被多家媒体报道了。
内地之前并没有出现如此卖座的音乐会,也刷新了很多人的认识。
燕京电视台甚至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专门讲了《燕京·无声》的这两场音乐会,并且在节目的最后,直接用“周彦现象”来形容这两场音乐会的盛况。
毕竟是央视组织的音乐会,而且现场确实火爆,各家媒体都在吹。
大部分媒体都是正常吹,也有些吹的比较离谱,燕京电视台在描述第二场《燕京·无声》场外情景的时候,说的是“近两千名热情的乐迷在凉风中等候”,这样的描述是准确的,但是一些小报直接写成“数千名乐迷”。
这么简单的一改,给人的感觉完全就不一样了。
正因为这么多家媒体的宣传,第三场音乐会的门票更加吃香,很多黄牛甚至开始高价收票,然后再转卖。
这一来一回,有些票甚至被炒到了接近三千元。
不过那只是极端现象,正常情况下,原本一千元的票都是卖到两千五左右。
还有更离谱的。
前面两场音乐会,现场只有黄牛倒卖票,到了第三场音乐会,竟然有大量兜售盗版专辑的小贩游走在音乐厅外的人群中。
当天傍晚,罗子松刚到音乐厅外面,就有一个背着包的中年鬼鬼祟祟地凑到他跟前。
“小伙子,周彦专辑要么?《钢琴少年》跟《神秘·国度》都有,不仅有磁带,还有cd。”
说着,中年人还把自己的包来开,向罗子松展示。
罗子松好奇地往里面看了看,只见包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磁带跟cd,让人眼花缭乱。
还没等罗子松说话,中年又说,“还有梅艳芳的新专辑,里面有两首歌是周彦写的。”
罗子松挑了挑眉毛,“这些我都有了。”
“你买的肯定是盗版吧,我这个是正版。”
罗子松翻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