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曹操的痞军师 > 第821章 刘章欲见马谡(4/5)
备与诸葛亮却在马谡的身上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呢?

    刘章以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刘备的问题,而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刘备“细粮吃多了,咽不下糟糠”。

    这一点看看刘备身边的文臣都是些什么人就明白了,早年的时候刘备身边的文臣就只有简雍与孙乾,其中孙乾自不必多言,此人虽不像诸葛亮等人那样出名,但也是名仕郑玄的高徒。

    至于简雍,不但是最早追随刘备的人之一,更是在成都成功劝降刘璋之人。

    而到了荆州之后,刘备手下的文臣那就更夸张了,其中最出名的几个无一不是堪称一时的大才!

    徐庶、诸葛亮、庞统以及入川之后收下的法正。

    而这些人,都是堪称通才的人物,可马谡呢?在治理地方的时候却是政绩不显……

    这就像是后世在公司里打工,明明老板让你带项目,你却成天跟公司的高管大谈公司规划、战略蓝图这些东西,或许在高管的眼中,可以从其的言谈之中得到启发,但在老板眼里这可不就是不务正业么?

    所以说,刘备认为马谡夸夸其谈是对的,但诸葛亮认为马谡战略眼光独到也没问题,只是二人所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但……

    这对于马谡来说却是个悲剧。

    毕竟善用人的刘备看不上他,而对他委以重任的诸葛亮却是个不会用人的……

    至于街亭失守之责,根据后世的一些人实际观察过地形得出的结论就是,哪怕不在山上驻扎,蜀郡能够守住街亭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且按照当时蜀国内部的情况来看,战争的失利是必须要有人出来负责的,否则难以平息国内的民怨。

    是的,就是民怨,举国皆兵这种事可以用一时,却不可用一世,在一中穷兵黩武的政策下,蜀地百姓的生活质量是必然会跌破下限的。

    这一点从刘备入蜀之前黄权的言论以及诸葛亮高举北伐大旗时期李严的论调就可以看出一些苗头。

    战争失利已经是既定的事实,马谡死后矛盾的转移也算成功,那么至于死的究竟是马谡还是其他人,又或者马谡是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选择了无暇赴死还是糊里糊涂的被推出来当成了挡箭牌,那都已经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