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报纸杂志,还有一些是李永红的课本。
相比之下肖卫国桌上的书更吸引赵云澜一些,这些书中很多都是一些关于抗日时期的资料,这是肖卫国特意从书店买回来的,毕竟要写书了,情节不重要,但如果被人指责跟历史有出入,他容易被人揍。
“你喜欢看这种书?”
“我最近在写一本小说,需要参考一些资料。”
“关于抗日的小说?”
“还不止,一直会写到解放后。”
“中篇小说?”
“长篇吧,四五十万字左右。”
赵云澜疑惑道:“篇幅这么长?你会去发表吗?”
“会的,我写作就是为了发表赚稿费。”
80年代是文学的时代,这时候的文学种类百花齐放,全国上下从老到幼,凡认字的就没有不爱读书的,这时候的作家和诗人就跟后世的明星一样受普罗大众追捧,不过追捧作家和诗人的都是知识分子。
这点不像后世,后世追捧明星的人虽然也上学识字,却被称为“脑残粉”,肖卫国不知道其中太多缘由,但他猜多半跟明星们文化道德水平太低有关。
赵云澜虽然不相信肖卫国的作品能发表成功,不过她还是鼓励肖卫国道:
“加油吧,我很期待能看到你的小说。”
肖卫国龇着一嘴大白牙笑道:“你等着吧,你肯定可以很快看到的。”
中午李大爷做了五桌酒席,菜是请了附近一个厨子来家里做的,酒菜很好吃,气氛也很热闹。
李大爷喝了不少酒,许多人也都留下了自己的贺礼,不过都不多,许多人都是两三毛钱,只有零散几个五毛,这要是儿子娶媳妇又不一样,到那时五毛钱才是打底,家里条件好的也有可能会给一块两块,再过几年就不一样了,那时候无论男女都一样。
肖卫国的礼最重,他没给钱,而是直接给了李大爷一部收音机。
李大爷这一惊可非同小可,他说什么也不收,不过肖卫国可由不得他不收。
“李大爷,我们来了四个人呢,一部收音机怎么了,你别看它的价值,而是应该看咱们爷俩的感情,我觉得跟咱爷俩的感情相比,这部收音机什么都算不上,而且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