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 582章 魏10(7/8)
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曹操选将用人,主张破格求实。他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他们后皆战功卓著,成为名将。[51]  还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对有过失的“贤”才,曹操往往任用如初。他还注意集众人之智指导战争,在兖州、官渡、邺城、当阳、渭南、襄樊等重大战事中,均听取和采纳将士的意见。为尽其才,他倡导广开言路之风,征柳城乌桓得胜回师,还重赏曾劝阻他出征的人。[

    谋略思想

    曹操认为:“欲攻敌,必先谋。”重视谋略是曹操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他所以能够“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曹操认为用兵“不可以祷祀而求,亦不可以事类而求”,显示出其军事思想中求实、尚变的两大特点。他推崇《孙子》,但要求诸将按他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和实战经验编撰的《孟德新书》指挥作战。视善变为用兵核心,其行军用师,被誉为“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强调“兵无常形”“兵无常势”“兵之变化,固非一道”,只有灵活用兵,“以诡诈为道”,才能以变制胜。还说“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他认为,诡诈的前提是知彼知己,只有在掌握了对方的兵力部署、战将强弱、地形险易、后勤保障等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才能制定出“因敌变化”“盈缩随敌”的策略。他尤重视奇正、虚实变化,要求以“至实击至虚”。他的战争实践也体现出这一点。如对孙、刘集团作战,或东攻西守,或东守西攻,皆依实际情况,将优势兵力集中于一方,形成“至实”态势。同时,常以分散、分化敌军的策略,致其“至虚”,从而各个击破。在中国军事史上,他以“诡诈”著称。[

    曹操的军事思想深受历代兵家和学者称道。陈寿认为他能够成就伟业,“惟其明略最优也”。其《孙子注》对后世兵学有深远影响。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