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的局面。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昭帝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所在。贤良文学与桑弘羊意见不一,双方就民间疾苦的原因、对匈奴的政策、施政方针和治国理念等多方面展开了激烈交锋(史称“盐铁之议”)。会议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主流上看,大权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坚持了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将公田与贫民耕种,贷给农民种子、口粮,免除部分赋税、徭役,降低盐价,与匈奴保持友好关系。这些措施符合贤良文学提出的“行仁政 ,以德治国”的意见。贤良文学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跃的力量。折叠军事加强北方戍防汉昭帝时,乌桓逐渐强大,匈奴也趁机数犯汉边。后元二年(前87年)冬,匈奴入侵北方国境,杀略吏民;朝廷征募能征善射的士兵,屯田于张掖郡,派左将军上官桀巡视北部边疆。始元二年(前85年),左谷蠡王在卫律等支持下继 位,称壶衍鞮单于,改与汉通好,并释苏武归汉。不久,匈奴又发兵两万骑掠汉塞,昭帝派兵出击,活捉瓯脱王,从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张掖郡。
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冬,匈奴壶衍鞮单于怨恨乌桓为汉朝倾力侦察动静,遣骑兵两万袭击乌桓,乌桓猝不及防,伤亡惨重。昭帝遣度辽将军范明友率军出辽东,迎击匈奴军,匈奴撤兵。范明友遂遵从霍光“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 的筹划,乘乌桓遭匈奴袭击之机, 驱兵直奔乌桓, 一举击杀其乌桓三名首领并部众六千余人,得胜还师。
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乌桓再次发兵犯幽州,范明友率军出击,再次击退乌桓。随后,昭帝调整北方防务,缩减玄菟郡疆界、设立金城郡,并招募郡国民众修筑防御工事。[]
平定西南叛乱
汉武帝刘彻驾崩后,西南部分地区开始不服汉朝统治,多次发生反叛。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夏,益州等地二十四邑夷民反汉,汉昭帝遣水衡都尉吕破胡,率军迅速将其平息,划分河内归属冀州、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