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跣行按兵于国,而东次于齐。”
齐威王打垮魏国后,又对其他侵齐者个个击破。魏国屈服后,韩、赵、燕、宋、鲁、卫等国也都对齐畏敬顺从。
齐威王二十三年(丁亥,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为了讨好齐国,在徐州尊齐侯为王,齐国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是为“徐州相王”。此为齐国君主称王的开始。之后,秦、韩、赵、燕等才相继称王。
齐威王二十四年(戊子,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齐国向来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然而把人才提高到国宝高度来认识的,唯有齐威王一人。据史载:基于人才是宝的深刻认识,齐威王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地任用贤才。
他一面选用宗室中有智能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田盼子守高唐。一面又选用大批门第寒微的士人,委以重任。比如,因受妒而惨遭迫害的着名军事家孙膑,从魏国逃归时本是刑余之人,是被追杀的囚犯,而到齐国后,以其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在田忌的推荐下,受到齐威王的信任和重用。
史载:“忌进孙子(孙膑)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后欲拔为将,却被孙膑本人婉言谢绝了:“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
再如出身“赘婿”,受过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因“博闻强记”,滑稽善辩、善于谏诤,而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史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善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王……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又如平民出身的邹忌,毛遂自荐,鼓琴论政,得到威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