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租,要是挣不到钱,咱不干了,进厂做活就是。”
两个丫鬟倒是有别的看法:“咱俩摆摊就行,小姐读书好,正该去考女吏!”
对她们来说,两边下注才稳妥。
李嘉音摆摆手,用帕子擦完嘴角后说:“就是考女吏,也用不了什么钱,考得好衙门还发钱,你们别操心这个。”
“对了,请人的事怎么样了?”
大丫鬟:“问了,都说太远,肯定找不着人。”
小丫鬟叹气道:“人卖了,主家肯定要给细柳姐姐改名,咱们就晓得个名字,人家不接这单。”
“要找人,得告诉人家那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父母兄弟几口人,年岁个子,身上有无明显的印记,这些都说清了都不一定找得着。”
李嘉音抿了抿唇,心里也知道这事难。
但人活着,心里总得有点念想。
她说:“送些钱给他们,也不说叫他们一定把人找回来,只他们出去的时候上点心,看见相似的人上前问一问……”
大海捞针。
可她们也没有别的法子。
“就说真能把人找回来,必有重谢!”
她们的钱不少,带来的金银成色都足,但宁愿住廉租房,三人合吃一锅粉,就是为了省钱找人。
可钱不是无止尽的,而找人恐怕是无止尽的。
“就这么定了。”李嘉音,“我考女吏,你们去租个铺子,只出不进不是好事。”
如今县城内最受欢迎的小吃是炸面圈,面里加上糖,和好了搓成圈,放油锅里炸,炸好了在放进糖水里浸泡——百姓才不在意那油用了多少次,油炸的东西他们以前一辈子都吃不上。
糖和油合在一起,炸面圈的摊子永远排着长队。
李嘉音也爱这一口,但不怎么舍得买来吃。
一个炸面圈要两块!
两大碗面条才这个价,她便只买糖馅或豆沙馅的煎饼解馋,好歹也是面,也用了油。
吃过早饭,李嘉音便再漱了口,身上挂着斜挎包出了门。
她得去上进修班——读完扫盲班想干活的便能直接毕业做工,读完还想读的就去进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