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眼前的一切尽收入眼底,刘协也只能逼迫自己忍着,待到大权在握之时,才是清算的那一刻。
朝廷当中的众人,做出认真倾听姿态的人,甚至连三成人员都没有。
刘协将手中的私印,盖上了赏赐的诏书,明确了赏赐的通过,正式进入了调拨阶段。
这天下是他的天下,自然也应该因为他的话语,而为之转动。
然而在刘协一番鼓励和勉励的话语快要结束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这个话语都是一些官方话语,突出一个废话文学。
现在的忍让,都是为了将来!
而听到这样的询问,曹操虽然有所疑惑,但还是默默的站了出来。
“回禀陛下,匈奴人踪迹不定,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位置,贸然北上,不过徒耗钱粮罢了,应先探索到匈奴人的大致位置,提前押送粮草和物资,等到秋收之后,粮食充足,再行北上,争取一战而定…”曹操根据现实当中的实际情况,说明了目前的处境,以及后续提供的思路和方法。
回复的言语当中,所说的方法,没有半分掺假。
思考过这一方面的曹操,自然也就没有敷衍的想法,反而是认真的说道。
在场当中的大臣,不少人听到曹操的话,都满意的点了点头。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不知道敌人目标在哪里,自然也要先找到了再说。
很合理,表现的也很正常。
可正是这种合理,在刘协看来,那就不合理。
对付匈奴人,居然还要拖延时间?
这么一想,刘协越发觉得自己的思考是正确的。
所谓的造反起兵叛乱,以及平定叛乱,不过都是曹操的借口罢了,真正造成这些的元凶,很有可能就是曹操亲自作出的谋划,并且下达了决策。
“对付匈奴人,又怎么能够拖延时间?汉室数百年,距离上一次匈奴人入侵长城,进入我汉室之地,知道有多少年吗?”刘协眼神平静的看着曹操,尽可能压下内心当中的不满,静静的询问道。
“回禀陛下,已经上百年了。”曹操听闻此言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告诉了真实的时间。
不管是三十年前的天山之战,亦或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