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要孙子报国替自己剪脚指甲。
报国拿了剪刀慢慢地蹲下,一家老少也将柳老先生团团围住。
老先生道:
“我一生教书,大儿子没读几句书却学得一手好字。”
“二儿子连学堂的门槛了没有跨过,这是爹对不住的。”
“爹!”柳金源眼睛红了,“你常说耕读传家,我没读书却善于耕作,也是一样的嘛!”
“我对文骏偏了心,金源没有读书,一定得让我的孙子们读书。”
“报国有天份,一定得想方设法让他读下去……”
“对了还有青青,金源把他抱过来我看看。”
胡氏赶忙将箩筐里才几个月的青青抱了递给丈夫。
柳金源接了便抱在老先生面前,老先生端详了好一阵,才道:
“这娃儿天资聪慧,将来绝不亚于高先生。”
“只是磨难很多,天生强悍,面恶心善,脾气古怪,是常人不可理喻的。”
听老先生这样一说,看他红光满面的精神,大家都知道这是最后的回光反照?
全家老少的喉头已经卡着一腔悲怆。
老先生示意把青青抱走,然后继续道;
“金源,街上那一通老屋只够一家人住,我就留给文骏母子。”
“小金沟那山林也所剩无几,也留给你娘作零用。”
柳金源唏嘘着道:
“爹,我知道了,这不是早就说好了的么。”
“您放心,我们对娘会象亲生母亲一样孝敬。”
“爹晓得你很忠厚孝顺,”老先生一手捉了金源的手,另一手拉了文骏:
“祖上留下的产业也被你大哥金琼败完了,不然你也不会来租种祠堂的官田。”‘
“耕读为本,能耕不会少衣食,能读子孙才贤达,耕读传家,耕好读好再叫好。”
柳金源和杜文骏一听,立即答道:
“爹的话我们已记住了!”
老先生点点头,然后捏着唐氏的手道:
“你跟我二十几年,只图一个虚名,却过的清贫日子……”
“我心甘情愿!”
“好,人活在世上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