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然后安慰一吨,然后再责骂一吨,然后再歌颂一番。他的话就是主题,你非得接受不行,很多方块尤具此特色,彷佛作者是校长,读者是学生焉。
第七法:脱裤子放屁法
这个俗语,人人都懂,不必解释,但用在文章上,实有拖拉之妙用,兹举一例以证之:
电话铃响,曼莉抓起听筒。“我是志节,我找曼莉。”
“我就是,你在那儿打电话”“我在基地外面。”
“什么基地” “训练基地。”
“喔,你入伍啦怎不告诉我一声”“这不是告诉你了吗”
“哈,你真的作了阿兵哥拉”“是啊。”
这样的对话如果写的兴起,每天写五十张稿纸都不成问题。
第八法:演群戏法
当文章写到单调枯涩之时,随便找几个人头进来,你一言我一语,人多嘴杂,不怕没话讲,而且写对话有分行之便,岂非一举两得据说当年大仲马写连载稿,嫌报社给的稿费偏低,他就在长篇里加上两个经常碰面的人,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啊啊啊聋子老说:“什么什么”哑巴费力的在说,聋子大声的问,后来报社负责人对大仲马建议,好不好以后把这两个不必要的人物取消掉大仲马说:“好啊,只要你调整稿费,我立即就把他们给散掉。”
(好了,生动的表演结束了,可以看下一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