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是一道残影,可是,黄坤觉得自己动作慢了。再慢两秒,他就要中枪了。
这次是他出手太突然,嫌疑人没准备好,他能侥幸成功?否则,第三组人员,六秒钟之内,绝对可以完成,解安全带,掏出钢笔手枪,举起射击的整套动作。近距离,他很难避开子弹。
黄坤没做多想,向空乘人员和乘客解释,这六人,每人身上携带了两只钢笔手枪。同时,他把十二支手枪,托在掌上让大家观看。
这时,空姐们过来安抚大家的情绪。也详细地了解情况。把那十二支危险武器放入密封的盒子里,作为证据,暂时封存。
黄坤作为当事人,他也没有证件证明自己的特殊身份,只有一本学生证。因此,到飞机落地的时候,黄坤需要配合警方调查。
1979年的飞机上还没有空中安全员。这件事情被乘务长告知机长。机长向塔台报告。这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无论如何,安检过程中没有查出十二把微型手枪,飞机被劫持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不是黄坤提前发现,这架飞机可能已经遭到劫持。黄坤的警觉,避免了一场空难的发生。
黄坤很配合,先将六名嫌疑人绑住手脚。然后安静地在座位上继续睡觉。
当飞机终于落地,黄坤和六名嫌疑犯以及邻座目击证人,都被带走接受调查。
黄坤受到了严格的审问,特别是关于他如何发现六名嫌疑人的?还有如何在六秒之内控制分处三个方位的六名嫌疑人,同时下掉手枪,完成收纳的?这两点不合常理的疑点,反复询问。
黄坤无法解释,他说的话神乎其神,刑警门不相信。黄坤只能说出了基地领导的电话,请他们电话求证他的身份。
基地领导证明黄坤有特殊能力,不能按常人的认知入认定他行为动作的合理性。并给出建议,如果警察同志不相信,可以让黄坤当场演示一下他的特殊能力,就能证明一切。
关于黄坤的身份的解释,他不只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大一学生,还是国家特别行动小组的骨干。执行特殊任务,身份保密。所以没有给他身份证明。这个信息也只是告诉了刑侦大队的大队长。要求他必须保守国家机密。
黄坤被十二个刑警围在一个圈子里。黄坤让他们先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