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长明以兵部的名义,颁布了一道诏令:允许三道内的守军,在所在地方上向百姓征饷。这道诏令一出,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们纷纷议论纷纷,对朝廷的做法感到愤怒和不满。
“这简直是掠夺民脂民膏!”
“朝廷怎么能这么做?这不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吗?”
百姓们的怨声载道,让皇甫胤善也坐不住了。他没想到皇甫长明竟然,会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这让他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怒。
“皇甫长明,你这是在挑战朕的权威!”皇甫胤善在御书房内大发雷霆,将手中的奏折狠狠地摔在地上。
然而,皇甫长明却早已料到皇帝的反应。
他并不惧怕皇帝的怒火,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中有足够的筹码来应对。
“陛下息怒,臣这也是为了大局着想。”皇甫长明在朝堂上,面对着皇帝的质问,依然保持着冷静和镇定。”
“如今战事吃紧,军饷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军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恐怕将难以支撑接下来的战斗。”
皇甫胤善闻言,脸色铁青,他紧咬着牙关,仿佛要将皇甫长明生吞活剥一般。
然而,他也知道,此时与皇甫长明硬碰硬并无益处。
于是,他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冷冷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暂且信你一次。但你要记住,若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朕绝不轻饶!”
皇甫长明微微欠身行礼,语气恭敬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与此同时,在皇宫之中,皇甫长明已经接到了长景道传来的捷报。他对战果感到十分满意,决定对长景道的守将予以重奖,并成文奏报给皇帝皇甫胤善。
然而,当奏报送到皇甫胤善面前时,他却并未立即批示。
而是将奏报留中不发,仿佛对这件事情并不感兴趣。
皇甫长明见状心中不禁有些诧异。他不知道皇甫胤善为何会,如此冷淡地对待这份捷报。
难道是他对长景道的战果并不满意?还是他对自己有所猜忌?
皇甫长明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他决定当晚就,前往宫中与皇甫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