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的时机!”
“我不能专推儒家的礼制,这个事情得改一改!”
“你可以再加上阴阳家的礼制!”
“阴阳家…阴阳家都快断代了,这种破落学派礼制没什么好宣扬的,也不需要再发展了!”
“那黄老道是当下皇室主流,我们可以将黄老道…”
张学舟在推脱,而董仲舒则是在尽可能挽留,又示意这是两人当下唯一能提前布局针对淮南王的机会。
两人在昨天有诸多分歧,但在今天有了较为融洽的配合。
张学舟尽可能在辞官前铺路,而董仲舒也大幅度调整着自己的目标,谨防所做的一切都化成流水。
“你要如何针对淮南王,又不被淮南王所怀疑?”
探讨之时,张学舟不免也询问着两人相处融洽的关键之处。
“你可记得我那册《春秋繁露》”董仲舒问道。
“记得”张学舟点头道。
“我曾在春秋繁露中提及天人之说,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董仲舒道:“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
“啥意思?”张学舟眨眼道。
“天人之感应只是学习,而贯通春秋一统的圣人才能驾驭天人”董仲舒道:“当今天下以陛下为首,若陛下能接受天人感应,他必然以圣人为纲领,从而寻求通透的统一!”
“统一?”
“不错,只要陛下承受了天人合一的好处,那必然会改变陛下,陛下也不会居长安这一隅之地,而是会贯穿理念寻求通透的统一,从而随时征调天人感应”董仲舒道:“他必然会追寻圣人之路,这种理念也会导致陛下推动大汉一统,淮南王便是首当其冲!”
“《春秋繁露》中还有‘大一统说’?”
董仲舒说的很玄乎,这个‘大一统’并非正常理念中的大国统一,“大”属于尊大,“一”是元,“统”是始,“一统”就是元始,元始就是万物(包括国家)。
这是从身到心,又到社会关联等方方面面寻求大一统,从而获得随时征调的天人感应,而大汉王朝一体化则是其中之一。
张学舟初听时迷糊,但等到董仲舒解释了一番,只觉这就是天人感应后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