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又通过自身演示进行示范,至于能不能悟到则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
恰巧公孙弘最头疼的就是悟性,他这辈子的能耐大多来源于兢兢业业的苦练,再堆上巧合而成。
他是万里挑一的神通境修士,但公孙弘认为自己并不属于同层次的天赋型修士,他对需要天赋的修行也很无奈。
只是公孙弘需要修行天人感应,这是他可以清澈感知有大作用的一道术,没有修为限制的门槛,但又拥有需要时无可取代的能耐。
一旦在恰当的时机动用,这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回报。
只需要搏一搏,单车就能变摩托,回报率是如此巨大,公孙弘哪能拒绝。
而且他这种年岁的修士所剩的机会并不算多,公孙弘当下唯一认同的机缘也就只有这份天人感应篇。
他连声赞同了张学舟,而后哈哈一笑,在马背上大念浩然正气篇。
郎朗的高声诵读声,也伴随着公孙弘极为枯燥的修行。
董仲舒这种天才修士没法参考,但公孙弘认同张学舟这种同窗的学习经验,而且勤奋学习极为适合公孙弘。
只要勤奋能成功,公孙弘就不会缺乏勤奋。
“修为越高,似乎需要的精神力也越高才能引动浩然正气!”
张学舟能修行出浩然正气篇并不是天资足,任无恙一遍过也并非天才到无人能比,而是他们存在这方面的基础。
只要基础足够,练成功只是时间早与晚的问题。
如果基础不足,那就是只有碰运气抓感觉。
记住了那种感觉还好,可以通过集中精神努力感知调整,最终达成引动的效果。
如果没有记住感觉,那就是碰运气成功了一次,想要重复难之又难。
说实话,张学舟还蛮希望公孙弘可以成功。
任无恙和宋思佳这种弱鸡修士引导天人感应几乎让张学舟感觉不到裨益,但公孙弘这种大修士引动天人感应就让张学舟心有所得。
只要公孙弘多次重复浩然正气的引导,张学舟觉得自己受益并不会差。
当然,张学舟可以找董仲舒,但董仲舒法力极为充沛,想让董仲舒接引浩然正气的难度不算低。
他请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