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是西药进入到飞速发展时代。1816年默克(美国)、1849年辉瑞(美国)、1859年诺华(瑞士)、1863年拜耳(德国)、1873年葛兰素(英国)、1875年史克(英国)、1888年雅培(美国)、1896年罗氏(瑞士)等西药公司纷纷成立,人类进入西药时代。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一些欧美医学实验室里,可能在迸发着无数医学智慧的结晶,并会在未来几十年里彻底取代传统医学的地位。
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一直要持续到20世纪,现代医学的大厦才能彻底建立。
前沿医学虽然突飞猛进,但是当前时代的主流临床医学还是那些传统的“老西医”操手。
这些尚未淘汰的“老西医”对疾病,细菌和病毒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个时代,手术没有麻醉,止血和消毒的概念。所以经常会有比较离谱的医学事故发生。
恩斯特可不敢和他们赌手气,所以还是那些经验成熟且副作用小的药方更让人安心。
除了从东非本土土著手中获得一些当地人的草药外,还从中医和西医里寻找一些成熟可靠的药物。
比如金鸡纳霜,青蒿,等对疟疾有效的药物,恩斯特不是医学生,不懂这些药物如何处理。
可有药在手总比没药要强,如果殖民地移民不幸得了疟疾。
就只能用这两样熬水喝了,倒不是不想用提取的药剂,而是成本太高,殖民地那么大,人口也不少,各方面开支不小,而种植药物除了人力成本外,几乎没有额外成本。
土地都是现成,只要环境适合,想种多少就种多少,而从欧洲订购药物价格就高了。
眼下,东非殖民地对传染病的防治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隔离,一但发现问题,就单独隔离起来。
免疫力好挺过来,挺不过来就只能痛苦去世了。
恩斯特当然也采购了一些药物,但是因为交通的原因,大部分药物都在距离海港最近的上滨海区。
内陆在物资和药物补给方面比较滞后,所以这就要求内陆的殖民据点比上滨海区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多组织移民开展卫生清洁活动,集中规划管理垃圾和排泄物,消灭蚊虫的栖息地,种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