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九十六章 不举债,只化缘(1/10)
    朱翊钧其实清楚的知道,债务的规模是不可控的。

    他就是打算好了,等到欠的实在无法偿还,就解散内阁,重新组建,奸臣误朕,这种把戏,在历史上也反复上演。

    但王国光从一开始就说了,欠下的债是一定要还的,朝廷不还,就是百姓来还。

    有价证券的票证是债;钞法是债;盐引也是债,但凡是欠下了钱,都要还,就看谁来偿还。

    银币、铜钱为主的钱法,朝廷不还,损失了本金的乡贤缙绅、势要豪右、富商巨贾就会向下朘剥,压榨穷民苦力,把自己损失的本金,加倍的讨回来。

    朝廷还不能过分的苛责,因为朝廷欠了他们的银子。

    即便是日后讲好了黄金故事,发行了以白银为本位的宝钞,欠债,就有了另外一种还钱的办法,大量印钞,通过物价高速飞涨来还钱来化债。

    大量印钞,朝廷的债主们手里的钱更多,百姓手里的钱却没有同步增多,钱多货少,百姓的钱就变毛了,贬值了,这个时候,物价飞涨的代价,就完全由百姓承担了。

    这也是一种还法,本质上都是朘剥,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都是统治阶级纵容地方统治阶级的朘剥。

    无论是钱法,还是钞法,只要是欠下了钱,都要还。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可怕的问题,那就是腐败是会蔓延的。

    在腐败蔓延和天下失序的过程中,势要豪右们也别想独善其身,因为腐败会蔓延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哪怕是富人也逃不过。

    比如安全,在秩序稳定的时候,富人区的治安要好过贫民窟,大明城里的治安远好过乡野之间,但在逐渐失序的时候,安全就会成为奢侈品。

    大明着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死后五年,中元节家里就爆发了奴变,佃户、佣奴冲进了徐家大宅,将徐家几乎满门屠灭,只剩下了一个外室子和一个侄子。

    比如教育,在秩序稳定的时候,富人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哪怕是子嗣不成器,依旧可以拜名师,包装一下以名士的身份潇洒一生,但秩序败坏后,教育也是奢侈品。

    元末明初的时候,朱元璋都凑不齐管理国朝的官僚,所以才会下重手整治,要求士人出仕,而一些人就选择装疯卖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