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才不继续念书。
孙少安小学六年,年年考试都是第一,怎么会考不上初中?
孙少安参加了小升初考试,全县第三。
但,孙少安因为穷,上不了学,念不了书。
只能回家跟孙玉厚一起种地,一起扛起了这个烂包的家。
在后世,也同样有很多‘孙少安’,他们因为没钱,上不起学。
这不是个例。
现在周强,穿越成了孙少安。
现在的孙少安,还会说“去劳动,不上学”这句话吗?
当然不会。
现在的孙少安,要想改变家里的烂包光景,必须出去上学。
当然,不是说,上学就能改变,孙少安家里的烂包光景,而是上学出去一趟,孙少安就有借口,说在外面学到了很多‘本事’。
而依靠这些‘本事’,孙少安才能改变,家里的烂包光景。
这里多说几句吧。
孙少平高中毕业,改变家里的烂包光景了吗?
没有。
田润叶上学,可以找到县城的工作。
孙少平上学,是找不到县城工作的。
田润叶从农民变成县里的老师,上学只是一个条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县里工作的田润叶的二爸田福军。
是田福军帮田润叶安排的工作。
没有田福军,田润叶基本不可能留在县城当老师。
田润叶的父亲田福堂,虽然是双水村的支书,但田福堂也没本事,安排田润叶在县城工作。
所以,孙少安去上学,不是为了能在县里工作,能吃供应粮挣工资。
就算孙少安很有本事,也基本找不到县里的工作。
这里是原西县,是很偏远贫困的小县城。
不是京城。
如果是京城,孙少安靠本事能找到工作。
在原西县,就算孙少安‘厉害的不行’,但没关系没背景的情况下,孙少安高中毕业后,只能乖乖回老家,当农民。
这就是小地方的‘特色’。
所以,孙少安去原西县上学,不是为了找工作当城里人,而是为了找一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