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苏泰眼里,就有细微的差距。
赵成怎么说,都是一开始就跟随苏泰身边的老臣,而他始终是由苏哲一方变节过来的,对苏泰定然会戒备一些。
特别是苏泰将他二人从京都调出来,在宁州看似委以重任,但只有郑源能察觉到,苏泰的变化,特别是对他二人的变化。
从之前还能猜出一些心思,但现在苏泰变的,郑源半点都猜不透。
这就很可怕了,如果有一日苏泰要对他二人下手,恐怕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之前他就跟赵成提过醒,但赵成仗着自己是老臣的身份,又追随身边多年,忠心耿耿,根本不信苏泰对他们出手。
即便真出手,凭他们的能力,又能逃过苏泰的掌心,与其操着一些没必要的心思,不如做好自己的事。
这是赵成的想法,但不代表郑源会坐以待毙。这次他把赵成顶在前面,无论这一战是胜是败,赵成都会受到苏泰的赏赐、责罚。
只要苏泰有动作,就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一些线索,一旦郑源意识到不妙,他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所以,剿不剿灭蒙州军,在郑源的眼里,并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始终是他的命。
既然赵成做了选择,郑源也仁至义尽,就让他在这战中,替自己发挥最后的价值。
……
随着郑源改变打法,在赵成的领兵下,很快双方的前锋部队,便在一处平原上交锋了。
双方的先锋兵力不多,只有几千人,但后续却有着几万人,陆续的增援。
在这座平原上,双方没有半点留手,一碰面,就是硬碰硬的战斗,在没有任何防御工事下,双方凭借的就是各自军队的阵势改变,不断反复冲杀着。
步兵、骑兵、弓弩手皆是按照各自武将的兵力,不断变化阵型,双方厮杀交战,头顶的天空,时不时被箭雨覆盖,甚至就连攻城重器的投石车,也上了战场。
双方打的那叫一个激烈,伤亡不断的增加,但在这种硬碰硬下,谁也没有占据上风,战斗双方始终处在白热化的阶段。
在中军大营的赵成,漠然的看着眼前激战的双方,他有想过眼前的蒙州军实力不错,但没想到,竟然打的如此难解难分,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