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兵力,加上两郡民兵组织,共计两万人,中州兵占据一半,这一战下来,他们的伤亡起码达到八千人。
而三万的盗匪,伤亡一万五千人左右,双方战损比,基本一比二。
要是在继续打下去,就算彻底剿灭了剩下的盗匪,中州兵这边也剩不了多少,能够以这种劝降的方式投降,是最好的办法了。
盗匪们的担忧,苏纪、李重湘二人早就考虑好了,在停战后,派出了一队信使人马,前往盗匪的驻地,交给了他们一封由苏纪、李重湘二人的亲笔承诺。
只要放下武器投降,除了穷凶极恶之辈,其余的人,自然会留下一命。
看着信件结尾盖的大印,算是给了一众盗匪吃了一个安心丸。
有了两位中州大人物的承诺,倘若事后反悔,一定会影响他的声望。
到了他们这级别的高层,看中的不再是多大的权势,而是自身的声望,就如二王苏哲、苏泰一般,即便亲手弑君,打死也不会承认,而且还得搞一份所谓的退位诏书,以示二人登基称帝的合法性、正统性。
无论是在大凉,还是其他各国,倘若没有名正而言的合法、正统,就算手中有多大的权势,多少的人马,终究也会遭受他人讨伐,早晚也会自取灭亡。
所以,有损自身威望的事,苏纪、李重湘二人是绝对不会干的。
之所以不将一众盗匪坑杀,也是有原因的,一来人员太多,起码有上万人。
坑杀上万人,在大凉的历史上并非没有,不过最后那些执行者的下场都不太好,而且还会留下残忍嗜杀的千古骂名。
这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其二,真坑杀了上万人的盗匪,在某种程度上,是能震慑境内的不法宵小,防止作恶。
但这种震慑,是无法持续一辈子,一旦二人衰败老去,要么中州境内又出现动荡,盗匪的出现也是早晚。
而再度面对围剿的官兵,聚集起来的盗匪,铁定不会投降,并且还会拿此事大做文章,从而扩大手下人马。
在决定没有半点退路下,聚集的盗匪只有鱼死网破,所做之事也会更加恶劣,往后中州百姓必定陷入彻底的水深火热中。
这种血腥坑杀,类似酷吏的手段,治标不治本,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