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机会?自古以来适者生存,弱者只有败亡。
和垂垂老矣的大凉相比,他们扶桑在结束内部割据混乱,修建加强中央皇权,发展是一天天好。
在大凉,有个词,德康介记了一辈子,蚂蚁噬象。
大凉就是一头大象,扶桑就是微不足道的蚂蚁,但只要蚂蚁数量够多,吞噬大象是早晚的。
而且在大凉四周,除了他们小小扶桑外,北边的大荣,西边的西域的吐蕃,都是足以倾覆大凉的可怕对手。
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德康介等了这么多年,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
好在他的大国论一出,根本不需要他多说什么,扶桑天皇对他的构想,持肯定态度,应该说给予全力支持。
当然这样的大事,目前来说,自然不可能公之于众,知道的,只有他们三人。
想要实现大国论,首先就得麻痹大凉,因此,向大凉求亲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如果能求亲成功,他们会立刻解决所谓东南沿海的匪患问题,给大凉造成一种东南无战事的假象。
从而让大凉能全力放手,对付北方大荣,毕竟,求亲也意味着另外一层含义,双方同盟。
只要大凉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能更加安稳的整治军备,只等时机一到,立刻翻脸出击。
因此,求亲之事,是他们来访的重中之重,无论如何,都得成功。
好在京都城的部分官员,对他们求亲一事,是持赞同态度,从某方面来说,至少是有希望的。
而且此次来访京都,他们还有一个很强的内应助力,只要事态按照他们预期的走向进行,这次的求亲基本上是板上钉钉。
车队的缓缓开进,在距离京都城不足三十里之外,前方,京都城的禁军早早等待着。
中州兵和禁军队长进行简单交接后,在禁军的护送下,扶桑代表团朝着京都城开进。
扶桑代表团即将抵达京都城的消息,不用刻意传播,整个京都城内基本上都已知晓。
这次,相比较和苏祁安的进京相比,无论是集市还是街道上,都显得冷冷清清。
哪怕是遇到的路人,对扶桑代表团没有丝毫敬意,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