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是有一个朋友叫华蘅芳?他也在这里吗?”董良问道。
“回元首,华老弟在学堂任教。”徐寿心中惊讶,但是面上还是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他少年时期家贫,长辈希望他读书科举。
但是读八股文显然不能解决他家中贫困的现状,只会越读越穷。
后来徐寿一边做些生意,一边攻读经世致用之学。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很多洋人涌入了上海。
徐寿在向上海贩米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洋人翻译过来的科技书籍,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些。
他原本动手能力就很强。无锡不仅仅是鱼米之乡,手工业也非常发达。
当地有很多能工巧匠,徐寿喜欢观察人家修理器械,很快自己就能独立修理很多东西,以至于远近闻名。
接触了洋人的科技书籍之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原本会做但是讲不出道理的东西,现在可以用一些概念解释出来了。
他有一个朋友叫华蘅芳,比他小十五岁,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
华蘅芳擅长理论,尤其擅长数学,对徐寿的帮助很大。
徐寿觉得学习科学必须要注意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
两人后来结伴前往上海学习科学知识。正是在这里,两人决定加入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