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安接收沙俄人的据点之后,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确实有些为难他们。
现在躲在据点中的是护卫军,那么沙俄人要是主动冒着严寒来进攻,你说他们会不会受到冬将军的惩罚呢。
董良点了点头:“其实我们老祖宗早就已经认识到了一点,所以才会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很多将领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却总有人犯错误。要么是因为他们过于自信,要么是因为他们疏忽大意。总之,打仗是一件非常客观的事情,必须要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
这个时候,赵烈文看向林凤祥问道:“林将军之前攻打过湖南,对我们这次入湘之战有什么建议吗?”
赵烈文早就想要问这个问题,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林凤祥总归是走过一遍攻湘之路。
那么他的话一定是客观的,拥有很强的可参考性。
董良清理着手中的烤鱼鳞片,饶有兴趣地看着林凤祥,也想听听他的建议。
“元首,赵将军,林某觉得,以护卫军的情况攻下长沙进入洞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护卫军有炮艇的支持。我们太平军当初在长沙失利,是因为我们入湖南之前准备不足,尤其是在广西丢了所有的水师。”
“但是拿下湘江沿岸并不算拿下湖南,湘西在湖南境内几乎是自成一体的,那里汉土杂居,民风彪悍,再加上地形复杂,护卫军的枪炮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属下觉得大军入湘之后首先要减少杀戮,拉拢湘人。”
“控制长沙之后,可以派出文官以及精锐部队,前往湘西,只要华族的政策能够吸引湘西的各族百姓,那么湘西可以不战而下。而且护卫军还有可能得到一支强军。”
出乎了董良的预料,林凤祥提出来的都是一些战略层面的东西,并未涉及到战术层面。
林凤祥看过华族陆军的操典,他知道华族陆军在战术上已经非常成熟。
自己再去说如何攻打长沙城这样的问题,岂不是有些班门弄斧吗?
但是这次北伐给他确实带来了很多教训,尤其是百姓在战争中的作用。
百姓是非常现实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倒向谁。
而百姓对军队的后勤补给、行军,甚至是士气都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