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了吧?
虽然说廷议一般是“自愿”参加,但皇帝把你林九元急召回京师,为的是什么?
兵部尚书叶梦熊开口道:“林九元向我报备过,去宣府那边办事了。”
刑部左侍郎邵陛站了出来,严厉斥责说:“不参加廷议,却去了宣府,这简直是渎职!”
过去不怎么张扬的邵少司寇今天忽然如此积极表现,让不少人略感错愕。
稍加思索后也就懂了,大概是摇摇欲坠的陆光祖让他看到了“取而代”希望毕竟刑部和都察院都是法司,互通迁转很正常。
叶梦熊勉强苦笑着说:“林九元去宣府,算是情有可原吧。”
有人好奇的问道:“其中到底有什么缘故?不妨明言。”
叶梦熊仿佛难以启齿,还是回答说:“先前辽东五千精兵惨败表明,这次朝鲜用兵规模不会小。
必定会从其他边镇大量抽调兵力前往朝鲜,所以我大明其他方向最好能保证稳定,避免承受多线压力。
林九元亲自赶赴宣府,就是为了安抚北虏右翼,保证宣府大同一直到宁夏甘肃这段漫长边界未来一段时间的安定啊。”
众人:“”
什么安抚北虏右翼,说得这么高大上,不就是捐躯献身,再做一次当代韩德让吗?
叶大司马为了增加说服力,又极力一本正经的说:
“林九元的构想不只是安抚北虏右翼,还意欲游说北虏右翼骚扰北虏左翼。
若北虏右翼在未来一两年能牵制北虏左翼,便可以减轻辽东镇和蓟镇的压力,尤其是解除辽东后顾之忧,从侧面帮助朝鲜用兵。
就像林九元说过的,看待战争不能只局限于一地,要有全局视野”
从道理上来讲,这个说法非常符合逻辑,众人挑不出毛病来。
就是感觉怪怪的,到底是说服还是睡服?
工部尚书陈于陛问道:“林九元多久回来?”
叶大司马回答道:“这次情况比较紧急,林九元大概要先去安抚个三天左右。
临走前林九元也说过,不必管他,让朝廷诸公先议论着。”
陈于陛却说:“林九元不在,我等在此高谈阔论有何意义?皇上大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