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皋:“”
忽然有点不好说了,这算是提升了,还是堕落了?
不过也可以理解,当一个人的同县亲密老前辈当了首辅,同时结识二十年的文坛老师又当了吏部尚书,有几个人能不忘初心,坚持继续当文坛浪子?
又过两日,万历十九年的朝廷最后一场年终大戏上演,外朝部院大臣奉旨廷推阁臣。
还是在老地方,王天官早早的来到了午门外东朝房,细心的让锦衣卫官校多放了一些火盆。
比起在吏部看枯燥的人事档案,王天官发现自己更喜欢廷推场合。
望着东朝房旁边的午门,王天官暗暗感慨,自从入朝以来,自己还踏马的没上过早朝。
虽然天天上早朝非常痛苦,但一次也不上,似乎又有点人生不完整。
各部尚书和侍郎、都御史和副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陆陆续续的到达。
陆光祖来的也很早,目光在人群里来回扫视,心里反复计算着票数。
清流势力加山陕帮的铁票,有自己这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孙丕扬、吏部左侍郎刘虞夔、户部左侍郎孙鑨和右侍郎杨俊民,礼部左侍郎赵用 贤,再加刑部右侍郎邵陛,加起来六七票。
林党加申党余孽的铁票,应该有吏部王天官、兵部尚书叶梦熊、大理寺卿周采、通政使徐申,可能有副都御史詹仰庇和吏部右侍郎王用汲,加起来五六票。
其他的本质上都是游离票,但对林泰来不满的人太多,像礼部右侍郎李春、兵部左侍郎石星、工部右侍郎衷贞吉等都是得罪过林泰来的人。
至于户部尚书于慎行、工部尚书陈于陛两个山头,不会幼稚到因为他们和林泰来打过交道,就一定支持林党吧?
所以总体而言,还是优势在我!
看看二十来名大臣到齐了,王天官也就不再磨蹭,站在了人群正前方。
但是王天官却没有直接开始推举程序,而是说:“请各部院正卿出列,先定个章程!”
随后九卿出列,王天官又单独对九卿说:“诸君应当都能明白,当今的词臣情况其实正青黄不接,适合入阁的人寥寥无几。”
王天官这话貌似很突兀,甚至还有贬低色彩,但众人都无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