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各府建立玻璃工坊,选拔管事一事,最后经过六部协商,章程还是和京城工坊一样,管账的不收钱,收钱的不出货,出货的不管账,三者互相独立,争取不留漏洞可以钻。
若真是三者狼狈为奸在一起去了,那也只能在最后查账的时候一起收拾了。
政令一发下去,各府就风风火火开始选址建立工坊了。
此政令由中央直达地方,地方官员也不敢懈怠,对待此事差不多也是亲力亲为了,生怕出现一点儿差错,太子的刀就伸过来了。
大历与过往每个朝代一样,有着百姓服劳役的传统,即成年男丁每年替朝廷无偿服力役二十日,若不想服役,也可用银子或是物品折抵役期。
建立工坊的消息散开,百姓又知,这是又要开始服役了,不免怨声载道。
可哪知今年这修建工坊根本就不需要百姓服役,而是官府出钱招人,出的工钱比市场价还要高上一二。
不少得知消息的百姓,一早就开始张望了,只等到招工那日就去试试,看是否有机会去做工。
玻璃工坊这边进展的井井有条,宋沛年又投入了其他差事中。
盐司将宋沛年需要的盐全都运回来了,盐运使禀道,“禀告太子,这批海盐经过几番工艺制作,与我们平时吃的井矿盐,并无什么区别。”
说着还呈给了宋沛年一罐用琉璃瓶子装的海盐。
宋沛年接过,微微晃了晃,盐粒流动,里面几乎没有杂质。
盐运使又道,“这海盐制作流程比井矿盐更加复杂,耗费的人力财力也更为多,有井矿盐作对比,若是推广海盐的话”
怕是得不偿失。
宋沛年明了,点了点头,表示知晓。
又吩咐道,“继续大力晒制海盐,没我的命令,不要停。”
盐运使虽不解,但是太子的话堪比圣旨,于是恭恭敬敬接旨去办事了。
宋沛年亲眼看着那些海盐入库,这才折身返回,又问了一旁的待诏,“成也那队人最近可有来信?”
成也为首的一队人,是除开钟洋那队人以外,出海的预备役,不过最近被宋沛年下发了新的秘密任务,正在紧锣密鼓为他干活呢。
待诏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