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在吹气。
“这银币真是好,轻便好携带!关键是辨别真假,一口气就辨出来了。”
“可不是,起初咱还以为这朝廷拿掺了其他东西的钱忽悠咱,后来才发现啊,这银币的银不少,算得上是良心钱了。”
“不过真要说轻便,还得是这纸钱啊。”
“纸钱虽好,但管用不管用总归还是朝廷说了算,这一捆捆的钱币换成轻飘飘的纸,这心里啊,总归还是不踏实。”
京城各地都在议论钱币的事。
不少外地而来的人也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
其中,以山西当地的人最有发言权。
“你们可不知道哩,在大同,这兴国商会的商票可是主流!人家做生意哪跟你们似的,一车车的拉钱,效率太慢了,人家就是靠着几张纸就把生意给做了。”
“真的假的?几张纸就能做生意?”
“你们太小看兴国商会的实力了,大同七百多亩的炼钢厂,还有那一天卖三千斤的酒厂,都是人家兴国商会的!你们担心纸钞不值钱,难道还信不过实实在在的产业?”
不少人都暗自点头。
有句话没说错,实实在在的产业是存在的。
“你们京城人喝的酒,穿的袄子,还有修路的水泥、家里的农具,不都是人家兴国商会产的?”
“你这话说的,咱大明不都是用的人家兴国商会的货?”
“啧啧,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
酒楼里,一个一直坐着的白面小生站了起来,模样十分端正,手持折扇‘啪’的一下甩开,单手负在身后,高调的走到中间,随后在在场不少谈生意、会朋友的男子眼中笑道:“诸位!”
“在下远道而来,有礼了!”
有人搭腔道:“那书生,别耗子啃陶瓷满嘴是词,有啥话赶紧说!”
书生笑道:“在下只是一读书人,但也想给这兴国商会说几句公道话。”
“咦,人家这么大的商会,需要你说公道话?”
众人纷纷嘲讽道。
书生叹道:“诸位只看到了兴国商会的规模,却没想到人家兴国商会是怎么走到今天的,若是大家仔细去想,会发现兴国商会刚出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