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和心头一痛。
他何尝想造反?
所谓造反,不过是这局棋局之中的一场变法罢了。
一老者上前,道:“若是大人执意造反,老朽愿为大人马前卒!”
说着,老人脱下自己身上的衣裳,露出了满是疤痕的上身,虽瘦骨嶙峋如枯槁一般,但老人身子还算精壮。
赵和面色惨白,躬身道:“本官何德何能?”
后面的百姓道:“大人是好官,咱们不愿见大人死。”
赵和呆立原地,这一刻,他只觉得心如刀绞,痛彻心扉!
自己真的是好官?
不是为了赎罪吗?
老者上前,喊道:“大人,咱大同蔚县和朝廷无半点瓜葛,但咱们还是认你这个父母官!只因您让咱们吃得饱,穿得暖,如今大人蒙了难,咱们也不会袖手旁观。”
“我们蔚县人,是有骨气,知恩图报的人!朝廷要削官,我们不依!”
“对,我们不依!”
诚如朱元璋所说。
百姓是最淳朴,最好骗的。
只要对他们好,他们就听话,叫他们干什么他们都会答应!知恩图报的人或许不是全部,但绝对是大多数。
北方人向来仗义豁达,不拘小节!为了大义抛头颅洒热血,不是为了成就美名,而是为了心中的气节!
这一刻!
站在百姓前面的赵和已经是面如金纸。
他羞愧!
他悲痛!
为什么,为什么自己不是朝廷的官,而是班家的官!
面对百姓,他赵和直不起腰。
他悔!
为官五载,赵和绞尽脑汁的改善蔚州百姓生计,五年来,他一分未贪,一分未动!蔚州从一个连百姓都只有两千户的贫困州,变成如今欣欣向荣的散州,他赵和功不可没。
所有人都认为赵和是好官。
是青天大老爷。
可赵和心里,一直埋藏着自己秘密。
他从小出身寒门,八岁开蒙之后被卖入班家为陪读书童,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班家的教育和恩惠。
家族唯大的观念,在他脑中存在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