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 > 第99章 上京御书房,载入圣典秘密追查(3/5)
知当有容人之量海纳百川,不疑人不避嫌!

    也正因如此,他才在立国后,力排众议重用了大量的前朝臣子和官吏。

    以期让人看到他求才爱才的宽厚心胸,吸引更多贤才良将进入朝堂,辅佐治理大乾江山。

    是以看着魏无期信函里,对于赵元所做诗词纳入书院圣典的建议,他仅仅沉思了片刻就批阅写下了同意二字。

    然而这一行为,直接看得老太监扑嗵一声跪了下去。

    “陛下如此,实为不妥啊!”

    词作再好,但也难逃追思前朝影射大乾之嫌。

    何况那赵元不过一小小童生,所作诗词即便再好,也没有纳入书院圣典的资格。

    毕竟读书人眼里的功名地位和长幼尊卑不可逾越,否则很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风波。

    然而像是知道老太监接下来想要说什么,刘坤当即微笑摇头:“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一首饱含禅机哲理的插秧诗,便将农人形象升华至伟。

    一首情境意境心境融合表达得妙到毫巅的青玉案,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拍案叫绝。

    如此水准,即便书院圣典里的一些诗词,也难以望其项背。

    而且他不仅敬仰魏无期的文道,更相信魏无期的眼光,甚至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否则在君臣之礼的规制下,他也不会允许魏无期使用书信而不是奏折来向他上报消息。

    这是他们君臣亲密无间的一种表现,不论尊卑,只谈天下,无论何时,一纸书信即可!

    更何况魏无期在书信里大赞赵元以平民百姓身份,大行报国之心,敢以一己之力担负永宁的流民安置问题,可谓大忠大义。

    甚至从魏无期书信中得知,那赵元虽有满腹经纶,但却并无官场朝堂之意。

    这种清风明月般的隐世贤良,若连才华也被埋没岂不可惜?

    这样的人,这样的诗词水准,岂能受限于功名地位,没有载入学院圣典的资格?

    尤其那首直击灵魂的临江仙,几乎触动了他的心底最深处,让他瞬间想起了一个人。

    那便是在大离王朝腐朽崩溃时,和他一起高举义旗建立大乾政权的结拜大哥,赵乾!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