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之前,沈阳兵工厂就已经完成了对150毫米榴弹炮,150毫米迫击炮,100毫米和75毫米山炮,野炮在内的诸多先进武器仿制。
这其中,要数产量最大的“奥匈77毫米”野炮性能优秀,具备压制日本军队同等级火炮的能力。
你说说,整个兵工署的军器制造能力,还比不上当年东北军一个沈阳兵工厂,上面会满意吗?
当然,沈阳兵工厂毕竟是过去式了,但现在,地方势力依旧具备不俗的兵工生产能力。
名气最大的,当属阎老西旗下的兵工厂,现今五千余人的规模,曾经还是与汉阳厂、沈阳厂并列全国三大兵工厂之一。
还川军刘湘所部,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这家伙手底下的厂子,零零总总怕是几千挺几枪,滇军下属的兵工厂,在唐继尧主政时期也曾日产几十万发子弹。
还有广东那边,据处里得到的消息,也在野心勃勃的筹备一家大型火炮生产厂,据说要年产两百多门火炮。
广西的桂系,也在稳步发展自己的武器生产能力,同样具备步枪、机枪、火炮弹药的生产能力。
而国府的兵工署呢?光就制式弹药口径的统一,就从法系到德系吵得不可开交,到目前都未全部定下。
至于制式武器,尤其是机枪,更是吵翻了天,兵工署各派系你推一种我推一种,定下后推进速度又慢得像乌龟。
国府各部门都差不多,内部多是派系林立,兵工署也不例外,而且还是一些人聚敛钱财之所,内部问题一堆。
现外有日本人虎视眈眈,内有红党要缴,加上德国军事顾问也建议要加强武器自产,委员长有意加强兵工生产已经有些年头,但这几年兵工署并未有多大进步。
前段时间,修械所设计出新警械后,老板带着设计的几款警械、改造的冲锋手枪、手枪套件,还有其他枪口部件等等,面陈委员长请求命名。
不知道是不是刚成立没多久的修械所,就造出那么多实用的武器装备,让委员长误认为修械所有实力,还是就病急乱投医,反正当场就做了这个批示。
不过事后委员长确实没有更改命令,甚至警械能那么快试行并装备,也是委员长在推动,我委员长的意图是给到兵工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