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思索了许久。对于他来说,这一场议事只不过解决了一小部分的难题,还有一大半的疑惑,就像是浓厚的迷雾一样笼罩在四周,让曹仁无法知晓在迷雾之后,究竟隐藏了一些什么……
当襄阳的曹仁还带着不少疑惑的时候,在许县的曹操也同样的春心……嗯,疑心荡漾。
嘿,或者说春心荡漾也成。
孙权上表曰:
『臣受命于汉,安土于扬,后拓江东,已有经年。因西凉为祸,董孽为灾,皇纲斗解,不愿助逆,遂至纂承,自保土疆,以安生聚。今丞相声教被於遐荒,庆泽流於华夏,廓定中原,功德至伟,故生钦慕,欲归正阶,望得日月之照,特宽斧钺之诛。』
『臣今方知先严害于斐贼之手,欲起兵雪此不共戴天之仇。窃念丞相有宽宏之量,亦与先严有同殿之谊,伏乞丞相容之如地,荩之如天,大仇得报之日,皆举归伏丞相阶前,盖获余生,得保家而为幸也。庶使先严之灵,不复含恨九泉,老母庭除,尚有问安之所是也。』
『臣权谨率江东文武,特此上表归命。』
虽然说言辞之间不甚华丽,也米有什么汉章之韵律,但是对于曹操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搞清楚这降表,究竟是有几分的真心,又是有几分的假意?
孙权递送降表,一句都没有提及天子,这让曹操很是满意,但是同样也让曹操有些疑心,毕竟这不算是正儿八经的降表,也没有递送到天子那边去,而是送到了丞相府之中来,这虽然表示了孙权对于曹操的重视度,但是毕竟没有走正式流程,多少有些欠缺了一些什么。
可真正要是走天子刘协那边,曹操反而未必会乐意了,毕竟若是真的孙权投降了,那么岂不是白给了刘协那么大的一块便宜?
好吧,送给谁暂且不论,关键是,这孙权的降表,究竟是真是假……
对于三国历史有些了解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李大师所写的厚黑学的形容词,曹操是黑得发亮,刘备是厚如城墙,然后小权权既没有像是曹操那么黑,也没有刘备那么厚,可是他两者皆备,又黑又厚,故而天下三分。
刘备不把投降当一回事,也不觉得寄人篱下有多么丢人,在旁人屋檐下该低头就低头,一点都不带含糊的,小权权在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