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周瑜说这个话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孙权也点了点头,身躯姿态上略微缓和了一些,『略有所读。』
『既如此,臣有一事不明,还请主公赐教……』周瑜缓缓的说道。
孙权愣了一下,心中浮现出了一些不怎么好的感觉,『都督可是要讲郑伯之事?这个我懂……』
说实话,光是读春秋,只是读上面的文字,那真没有什么好读的,即便是能背诵,都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也未必有什么意思,只有真正的专研到了其中,甚至知晓了当时的背景,然后再看到其中记载事件的春秋笔法,看到书中文字之中潜藏的未尽之意,才能算是略懂。
孙权说懂,但基本上就是有印象而已,然后看了几遍之后,觉得自己大体上能懂了。
不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么,这都看过多少遍了,这个我懂!有什么不懂的?这个我再懂不过了!
但是实际上呢?
就看这一次孙朗的事件,从头到尾,孙权又有哪一点表现得是真的『懂』了?
周瑜笑了笑,笑容之内略有一些苦涩,『既然如此,还请主公赐教,这「京之大叔」,是何人所谓?』
『何人所谓?自然是庄公所谓。』孙权脱口而出。
这个他懂!
周瑜点了点头,『何之所谓?』
『自然是……』孙权说了一半,脸色就有些变化了。
其实这个问题孙权未必没有想过,但是他想的时候就是一掠而过,根本就没有继续深思下去。
一说,就懂,不说,就忘了。现在周瑜这么一提,孙权就觉得哎呀,为什么我就没做呢?我明明懂的啊?
周瑜看着孙权的脸色的变化,又是轻轻的问道:『所谓何之?』
『这个……』孙懂懂回答不上来了。
周瑜没有等孙权回答的意思,又是追问道:『今之所谓,又是何之?』
『这个……』
『主公自思之……今往事已已,当慎思将来……』周瑜点了点了头,然后站起身,『言尽于此,江东……尽在主公一念之间……臣告退。』
周瑜走了,不去看孙权憋得如同猴子屁股一样的脸。
嗯,后世之中有言说孙权『方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