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挺好,进入一个你拉我扯的状态,最好再稳点,直接不打仗,维持战争关系就好。
于是,罗林让小李子把自己的意思传递过去。
他都懒得让人写圣旨了,直接传口谕。
…………
大内阁这边,宰相们正在期待着陛下会换谁,这可是目前乾国的一场大战的指挥官调动。
结果小李子传来口谕之后,他们齐齐的傻了。
啊这……
反复横跳啊!
之前还拒绝和烜厄议和,继续开战,妥妥的激进派。
怎么到了这时候,陛下又不撤掉怪冬呢?
“莫非……怪冬其实早就和陛下商量好了?”有宰相开始脑补。
这说法挺有说服力的。
当初怪冬走入大内阁,当着诸多宰相的面,将一份密折递给了陛下。
陛下看了之后,就允诺怪冬前往江南负责军事。
“陛下圣明!”
“确实应该多给怪冬一些时间,懂的都懂。”
“对对对。”
“战略的实施,那是必然需要时间的,急功近利不可取。”
“正确的,客观的,中肯的。同僚们说得好呀。”
“确实确实,有一说一,确实。”
一群宰相无论内心如何想的,但是在表面上都对皇帝的决策表示得五体投地、深信不疑。
没办法呀。
宰相的权力就那么大。
谁想忤逆皇帝,那就别怪皇帝用一票决定权把你踹出大内阁。
算一算,现在的一个宰相可能连当初内阁首辅的三成,可能三成都不到。
就这,还得看人家皇帝的脸色。
而这个三成权力可不是算叠加的。
举个例子,军队里,管30个人和管100个人,那就是巨大的权力差距。
实际上,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单个宰相的权力少,最重要的其实是宰相足够多。
其余宰相背后的世家非常乐意于把别人拉下马,然后让自己的人进大内阁。
谁家还没有人才了咋地,就算是没有,大把的寒门才子愿意改姓换名加入。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