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点头:“皇叔放心,明白。真正的才俊,不仅需有才,还需有德。”
夜色如墨,朱棣独自坐在书房中,手中握着一卷刚送来的密信,烛火映照下,他的神色深沉。
“太子宴请士子,琴箫和鸣,真是风雅得很。”朱棣冷笑一声,将密信放在案几上,眼中闪过一丝阴沉。
身旁的幕僚低声说道:“殿下,太子此举不过是笼络人心,难以持久。不过,若让这些士子真的心向太子,未来可就更难扳回局势。”
朱棣目光冷冽,低声说道:“这些人不过是些乳臭未干的书生,真以为能改变天下大势?本王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清太子的真面目。”
幕僚迟疑了一下,轻声问道:“殿下打算如何行事?”
朱棣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深邃地望着夜空:“太子心急着拉拢人心,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些士子大多出身寒门,初入官场,最怕的是什么?”
幕僚一怔,随后恍然:“是错失仕途!”
朱棣点点头,语气平静却透着冷意:“本王会让他们明白,跟着太子,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太子府内,朱标与朱瀚对坐,桌上摆满了从宴会后整理的士子名录。朱标翻看着每一页,眉头微蹙。
“皇叔,宴会后,许多士子主动递交了请愿书,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力。但总觉得,这其中有些人未必是真心。”朱标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朱瀚放下茶杯,目光淡然:“标儿,你要记住,士子的才华固然重要,但他们的忠诚更为关键。宴会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你要通过实际行动去筛选真正的人才。”
朱标点头:“皇叔的意思是,让他们去试炼?”
朱瀚微微一笑:“不错。朝廷事务繁杂,你可以挑选一些地方事务,让这些士子去处理。通过结果,便能看出他们的能力和态度。”
朱标若有所思:“皇叔高见。那便挑选几位士子,让他们分别处理几个关键事务,看看他们能否担起重任。”
朱瀚点点头,语气中多了一丝警告:“不过,标儿,你也要小心。你的动作越大,四弟越不会坐视不理。他一定会从中作梗。”
朱标眉头微皱:“皇叔的意思是,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