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收音机厂能够火爆的话,那么轧钢厂一万多名工人又能找到活路了。
只不过要建设一座新的工厂,需要各种各样的手续。
就算是有部委的支持,从建造到投产,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这是李东来无法接受的。
需要晶体管收音机尽快上市,然后产生效益,这样才能接着研究晶体芯片。
就在这个时候,杨厂长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轧钢厂是一个有一万多工人的大型工厂,为了帮助工人的家属解决就业问题,轧钢厂也兴建了不少三线工厂。
这种工厂是集体性质,工人们都不是正式职工,也没有编制,只是由轧钢厂发放工资。
如果说能选一家三线工厂加以改造,那么就能够快速投产了。
杨厂长和李东来商量了之后选取了饮料厂,用来改造成收音机厂。
轧钢厂饮料厂主要生产一种名叫果醋的产品,李东来曾经尝过两次,味道一言难尽,喝起来就像是陈年的洗碗水。
这种果醋和北冰洋是没有办法相比的,所以销路十分不好。
在供销社里面压根就买不到,轧钢厂只能把这种果醋当做福利品发给工人们。
但是工人们也很嫌弃,拿到了饮料之后把饮料倒掉,反而对那些瓶子很感兴趣,那些瓶子可以用来装酱油。
每年轧钢厂,因为饮料厂都要投入几万块钱,饮料厂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是即使饮料厂的效益如此不好,轧钢厂也没有想过要关闭饮料厂。
原因很简单,如果关闭了的话,那工人家属们不就失业了吗?
在这个年月,工厂真正把工人当成自家人,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所以把饮料厂改成收音机厂,再合适不过了。
第二天李东来继续在实验室里面忙碌,杨厂长召集了几个副厂长,还有饮料厂的刘厂长开了一场会议。
在会议上,杨厂长明确决定要将饮料厂改造成收音机厂。
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几个副厂长的支持,但是饮料厂的刘厂长却有一些疑虑。
“杨厂长,我能够理解您的决定,但是我们厂的那些工人只会做饮料,哪里会做